城市垃圾分類難在源頭,難在堅持。未進行源分類,尤其是干濕混放,將會帶來許多問題,如易造成濕垃圾沾污有回收價值的干垃圾,末端再分選時,清洗成本高,工作環境惡劣,而且作為再生資源其衛生狀況是否會帶來健康隱患,也是值得關注的,不利于循環經濟的發展。為此,應進行全面動員,全民參與,不斷進行教育和引導,使垃圾分類工作成為居民的一項基本常識和技能。
智能垃圾箱主要用于收集廚余、其它垃圾、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等,配置了人臉識別、二維碼識別等多種身份識別方式,用戶通過安卓觸摸屏完成人臉識別后,按屏幕提示投遞,方便快捷。該設備配置了人臉識別、二維碼識別等多種認證方式,實現了實名制投遞,可以實時跟蹤垃圾源。
為了堅持突破困難,建立互信,增強居民信心的基本原則,我們還對生活垃圾的全程管理系統提出了精細要求。不但對生活垃圾的投放、收集、運輸、處理等各個交接點設置“打卡記錄”,杜絕“混裝混運、混倒亂卸”,還要明確每一環節的責任主體,實現數據鏈的追蹤。通過雙積分管理系統,以紅黑榜或曝光的方式,引導市民參與垃圾分類。
城市垃圾分類惠及民生,居民的辛勤勞動將創造巨大價值。所以,我們應該以釘釘子的精神,分階段、穩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,特別是要引導居民認識垃圾分類帶來的變化,增強獲得感,讓好的制度設計真正落地跑起來。